球茎茴香简介
球茎茴香学名Foeniculum dulce D.C.,英文名Florence Fennel,别名意大利茴香、甜茴香,为伞形花科茴香属茴香种的一个变种,原产意大利南部,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1964年球茎茴香引进北京,却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和沿海城市为满足涉外饭店及大型超市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纷纷引种、栽培。
球茎茴香是伞形花科茴香属的一个变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及西亚,其茎的上部叶鞘膨大而形成的长扁球形的脆嫩球茎及嫩叶供食用,根和种子也可作香料和蔬菜,整株无废弃部分,球茎茴香含茴香醚、茴香酮、茴香醛等挥发油,富有辛香气味,并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各种人类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因它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帮助消化,早在罗马时代,妇女们就知道食用茴香能抑制肥胖的发生。故它也是良好的减肥蔬菜。球茎茴香的介绍
球茎茴香的形态特征
【根系】 主根发达,须根、侧根较少。主要分布在10~20厘米的土层中。
【茎】 短缩茎,不易辨认,营养生长期株高70~100厘米。【叶】 2~4回羽状复叶,小叶丝状,绿色;叶柄长,有大叶8~10片时,叶柄基部的叶鞘开始变肥厚成肉质,并相互紧密抢合成扁圆形球状或近圆形的假茎,重250~1 000克,质脆味甘,为主要供食产品。
【花】 花茎长,大型伞形花序,花黄色,有香气、花小,雄蕊5枚,子房2室,花瓣5枚,雌难同花,异花授粉。
【果实】 长扁椭圆形,双悬果,成熟时黄褐色,可分离成2粒种子,种子无休眠期,落地即发芽,千粒重约4克,发芽力约4年。
生育周期
一般从播种至采收结束需150~170天,下籽后40天小苗达到5~6叶一心定植,定植后90天部分单球重达到0.5公斤,可根据市场情况陆续采收,也可农历年前一次性采收。
1)营养生长期
1、发芽期 从种子吸水膨胀、萌动到发芽需6~10天时间。
2、幼苗期 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到第五至六片真叶需10~15天。
3、叶丛生长期 从第五片真叶开始到叶鞘肥大开始需25~30天。
4、叶鞘(球茎)肥大期 从叶鞘开始肥大到停止肥大需20~30天。
2)生殖生长期
从抽薹开花到结实,整个生殖生长期约需50~80天。
球茎茴香喜冷凉的气候条件,但适应性广泛,耐寒、耐热力均强,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6~23℃,生长适温15~20℃,超过28℃时则生长不良。
球茎茴香的生态习性
1、温度: 球茎茴香喜冷凉气候,在旬平均气温10~22℃条件下生长良好。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5℃,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0℃,白天不宜高于25℃,夜间不低于10℃,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生长和品质。苗期能耐-4℃低温和35℃高温。幼苗在4℃左右低温下才能通过春化。
2、水分: 球茎茴香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要求严格,尤其在苗期及叶鞘膨大期,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和湿润的土壤,不宜干旱。
3、光照: 球茎茴香属长日照植物,全生长过程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长日照可促进花芽形成,在通过春化阶段后在长日照高温条件下开花结实。苗期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壮苗的形成。
4、营养: 球茎茴香对土壤要求不严格,pH值5.4~7.0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栽培上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宜选择保肥、保水力强的肥沃壤土种植。肥料以氮、钾需量略多,苗期对肥料需求量较少。
球茎茴香的繁殖方式
适期播种
冬季球茎茴香栽培,从播种到采收一般需要130~150天,为在春节前采收上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适宜的播种期应选择在8月上~下旬,尤其是采用育苗移栽的,应在8月上~中旬播种。
培育壮苗
壮苗能够促进植株根系生长,对以后结球、球型大且紧实有利,而徒长苗则由于其瘦弱,往往导致植株旺长,虽然球较早,但球茎较小、球型扁长、产量较低、外观较差,因此培育壮苗是夺取高产的关键之一。
球茎茴香的壮苗要求:植株有5~6片叶,株高15~20厘米。叶片肥厚,叶柄宽大,叶色深绿。
【培育壮苗的措施】
1.营养土配制: 采用消过毒的营养土进行育苗,防止猝倒病、菌核病的发生。营养土可选用优质腐熟有机肥与疏松园田土各占50%的比例,过筛掺匀后平铺温室或改良阳畦内备用。也可采用草炭与蛭石按3:2或2:1的比例混合进行无土育苗。蛭石过多易造成散坨。
2.浸种: 用20℃凉水浸种24小时,捞出晾去浮水后,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6天后出齐芽播种,或浸种后直接播种。球茎茴香种子千粒重为3~5克,定植667平方米,需干籽70~80克,需40平方米育苗畦。
3.播种: 播种前将育苗畦浇足底水,水渗后按6厘米×4~6厘米点播出小芽的种子,或播于72穴的育苗盘中,播种后覆盖0.7~1.0厘米厚的细潮土或1.2厘米厚的基质。覆盖基质应用木板适当镇压一下,防止基质过松种子带帽出土。
4.苗期管理:
①温度。白天20~25℃,夜间10~15℃,防治高温造成幼苗徒长,有条件的可采用晴天中午覆盖遮阳网、喷雾或使用通风机等措施进行降温;
②水分。出苗前保持土壤或基质湿润,出苗后浇一小水;水渗后上一层细土,保水并弥严土缝。播种过密的在间苗后浇小水,幼苗长出2片真叶后适当控水,防止徒长;
③间苗。采用分苗育苗的,当植株长出1~2片真叶和2~3片真叶时,需间苗两次,防止幼苗间距过小;
④除草。由于球茎茴香出苗及苗期生长缓慢,因此应及时除去杂草,防止影响幼苗生长。
球茎茴香的品种分类
目前球茎茴香种子多从国外引进,及从引进品种中自行选留繁种,多为常规品种。
1、扁球形类型:叶鞘基部膨大呈扁球形、淡绿色,外层叶鞘较直立,左右两侧短缩膨大明显,外部叶鞘不与地面接触,单球重250~500克,其中以荷兰的11号好,从播种到采收球茎约75天。
2、圆球形类型:株高、叶形、叶色与扁球形无大差异,但球茎比扁球形更紧实,颜色略淡。外形似拳头,叶鞘短缩明显,抱合紧,不仅左右两侧膨大,前后也有明显的膨大,但外层叶鞘常常紧贴地面。如遇低温高湿天气极易发生菌核病。单球重250~1000克。
3、荷兰球茎茴香:北京地区主要种植由荷兰引进的品种。株高70厘米,开展度50厘米左右,羽状复叶,绿色,球茎为高球形,较扁,浅绿色。从播种到收获需要75天左右,单球重500克,每667平方米产量为2000千克。
4、意大利球茎茴香:株高约54厘米,开展度45厘米左右,单球重400克左右,适应性强,生长快。
5、泰坦尼克(球茎茴香)WADENROMEN SEL.TTTANIC
【品种简介】:中早熟品种,果实大,椭圆形,单果约重750克左右,抗未熟抽薹性强。
【栽培要点】:请参照种植地主栽品种种植习惯种植。
【注意事项】:本种子不能再留种。
球茎茴香的功效和作用
食疗价值
球茎茴香和中国种植近二千年的小茴香是同一种植物,两者从叶色、叶形、花序、果实、种子等植物学性状及品质、风味等其它特征上相比,都极为相似,只是球茎茴香的叶鞘基部膨大、相互抱合形成一个扁球形或圆球形的球茎。成熟时,球茎可达250~1000克,成为主要的食用部分,而细叶及叶柄往往是在植株较嫩的时候才食用,可作馅。种子同小茴香一样具有特殊的香气,可作调料或药用。
球茎茴香膨大肥厚的叶鞘部鲜嫩质脆,味清甜,具有比小茴香略淡的清香,一般切成细丝放入调味品凉拌生食,也可配以各种肉类炒食。在欧美球茎茴香是一种很受欢迎的蔬菜,近些年从中国部分城市的销售情况来看,它己得到大多数食者的认同,而且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球茎茴香含有较为全面的营养物质,每百克鲜食部分中含有蛋日质1.1克,脂肪0.4克,糖类3.2克,纤维素0.3克,维生素C 12.4毫克,钾654.8毫克,钙70.7毫克,此外茎叶中还含有90毫克/千克的茴香脑(C10H12O)有健胃促进食欲、驱风邪等食疗作用。球茎茴香性味甘温、辛,含高钾低钠盐,并含有黄酮甙、茴香苷;果实含丰富的芳香挥发油,其主要成份为茴香醚、右旋小茴香酮、右旋和左旋柠檬烯、蒎烯、二戊烯、茴香醛等成份,健胃散寒。球茎茴香可生食或熟食,外形新颖独特,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好。
球茎茴香喜冷凉气候,栽培容易,是一种很适合秋冬季及冬春季保护地生产的蔬菜新品种。
球茎茴香是伞形花科茴香属的一个变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及西亚,其茎的上部叶鞘膨大而形成的长扁球形的脆嫩球茎及嫩叶供食用,根和种子也可作香料和蔬菜,整株无废弃部分,球茎茴香含茴香醚、茴香酮、茴香醛等挥发油,富有辛香气味,并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各种人类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因它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帮助消化,早在罗马时代,妇女们就知道食用茴香能抑制肥胖的发生。故它也是良好的减肥蔬菜。
球茎茴香高0.75米—1米。具有强烈的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呈绿色,叶片3回—4回羽状细裂,最终裂片呈丝状,丝长4毫米—40毫米,幅0.5毫米,根生叶有长柄,茎上叶变短,同时叶柄基部有叶鞘,茎的先端伸出直径为15厘米的大复伞形花序,开多数金黄色小花,果实为双悬果,一个柄上长2个分果,分果容易分离,果外面有绿色带,分果背面有5条肋腺,两端有两条显著隆起。
球茎茴香喜冷凉,但适应性强,能耐寒耐热,种子发芽适宜温度16摄氏度—23摄氏度,生长适宜温度15摄氏度—20摄氏度,28摄氏度以上生长不良。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4摄氏以下低温通过春化阶段后,在长日照条件和较高的温度下,抽薹开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需30天—40天,营养生长阶段喜光怕阴,在充足阳光条件下利于植株生长,为叶鞘肥大积累养分。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喜肥沃、疏松、保水、保肥、通透性好的土壤,以中性土壤或粘土壤为好,PH值范围5—7。
茴香吃法很多:将球茎茴香按一般蔬菜汤煮后,浇上少许香油、料酒,其风味极特殊;喜欢甜食者,洒上一些绵白糖,其味不凡;将其炒熟上盆前加入麻油调味;在煎鱼或煮鱼汤时,用球茎茴香调味,不仅可祛除鱼腥味,而且使鱼更鲜美可口。煮食任何寒性食物,可加入少量茴香茎叶,能起驱寒、温中的功效;可作色拉凉拌食用;也可像荷兰芹一样生吃,有爽口增时食欲的感受;可做泡菜的香料;球茎茴香种子的甜味和香气,可用在苹果酥及饼干等糕点上。
球茎茴香茎、叶、种子所含生物碱及精油,除食用外亦可作药用及食品、洋酒、饮料、香油、香膏等香味料,在医疗上是健胃驱风药,可刺激胃肠神经血管,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但其性热燥,每次食量不能过多。胃肠消化不良者、老年人气衰腰背酸痛、儿童体弱、中年人受寒疲劳或多吃寒性食物者导致疝气,可食用茴香作辅助治疗。蒸留精油后的剩余物又是良好的牲畜饲料。
茴香贝制作方法:先将切好的大蒜放入油中煎一下,然后将鲜贝放入锅中生炒,待颜色变后加入白酒2勺,用小火炖,待贝壳张口后,将火熄灭。取另一锅将大蒜、茴香叶和幼茎及芹菜用油炒好后加点水,将锅中的贝倒入锅中一起煎,等茴香和芹菜变软后即可出锅。
球茎茴香的用途
球茎茴香和中国种植近二千年的小茴香是同一种植物,两者从叶色、叶形、花序、果实、种子等植物学性状及品质、风味等其它特征上相比,都极为相似,只是球茎茴香的叶鞘基部膨大、相互抱合形成一个扁球形或圆球形的球茎。成熟时,球茎可达250~1000克,成为主要的食用部分,而细叶及叶柄往往是在植株较嫩的时候才食用,可作馅。种子同小茴香一样具有特殊的香气,可作调料或药用。
球茎茴香的养殖方法
栽培季节
华北地区可在露地和保护地相结合做到周年生产,但春季露地栽培必须选择较耐热和对光照要求不严格的早熟品种,如日本的早球茎茴香。一般欧洲引进的品种或苗期管理不当,易发生早抽薹不结球现象。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各品种均宜,采收期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这时期采收的可假植于阳畦或贮放于菜窖随时上市。11月以后采收的需用改良阳畦或温室栽培,播种期宜安排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或中间,采收期从11月下旬至翌年2月。冬春茬于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在不加温温室播种,12月中旬至1月中旬定植温室,3~4月采收。
育苗播种时间一般为7月底8月初,亩用种量50~70克,营养块或育苗钵结合50%黑色遮阳网覆盖育苗,防止高温暴雨并缩短日照时间。播种时间不能过早,否则即使采用遮阳网覆盖育苗,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抽薹现象发生。
播前种子处理
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可有效防止球茎茴香软腐病的发生,用量为种子重量的2%~3%。也可以用温汤浸种方法处理种子,播前用48~50℃温水浸种25分钟可去除种子表面带菌。
播种育苗技术
球茎茴香可以直播或育苗移栽,但因苗期生长较慢,直播占地时间长,且栽种密度又较稀,育苗用地少,还可大量节省种子,所以生产上大多以育苗移栽。夏秋季露地育苗要选地势较高、
排水良好的地块。
露地夏播秋冬收获为主要栽培方式,7月中下旬遮阴育苗,8月-9月上旬定植,11-12月份收获。北方地区可利用保护地实行秋延后栽培,以延长收获期。
①床上育苗: 由于育苗期正处于气候炎热的季节,应选择四面通风,排水条件好,灌水方便的场地,做好防雨降温,最好配备遮阳网。苗床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2~3千克、硫酸铵0.05千克、过磷酸钙0.02~0.3千克,将这些肥料均匀的掺入土中,拌匀,靶平;然后开沟,沟距10厘米,沟深1厘米,将种子均匀的撒进沟内,然后覆土浇水。出苗后进行间苗,间隔2~3厘米留1株无病的健壮苗,3~4片真叶时再间苗1次,间隔4~5厘米。苗期应小水勤浇,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定植前浇1次透水,第二天切方,囤苗。播种后25~30天,4~5片真叶时定植。起苗时,要避免伤根。
②穴盘育苗: 球茎茴香叶片稀疏直立,根系分生能力弱,育苗多选用288孔穴盘。采用美式的288孔苗盘每1000盘备用基质2.76立方米,采用韩国式的288孔苗盘每1000盘备用基质2.92立方米。球茎茴香育苗基质以草炭和蛭石为主,草炭:蛭石=2:1或3:1,或草炭:蛭石:废菇料=1:1:1,配制基质时可加入一定的叶类菜基质专用肥,为了防止基质带菌,每立方米基质加入多菌灵100克,或百菌清200克,将肥料、杀菌剂与基质混拌均匀后备用。
播种前应检测发芽率,选择种子发芽率大于90%以上的优质种子。播种深度以0.8~1.0厘米为宜。播种后用蛭石覆盖,覆盖蛭石不应超过盘面,各格室应清晰可见。
播种覆盖作业完毕后将育苗盘喷透水 (水从穴盘底孔滴出),球茎茴香从种子萌发至第一片真叶出现约需8~10天,基质应保持较高的湿度,水分含量力最大持水量的85%~90%,从第一片真叶到成苗约需20天左右,水分含量应保持在70%~75%。由于夏季温度高蒸发量大,大约每1~2天喷1次水。苗期2叶1心后,结合喷水进行1~2次叶面喷肥,可选用2%~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液喷洒。球茎茴香性喜冷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为防止高温危害,晴天中午用遮阳网覆盖2~3小时。定植前3~5天不进行遮阳网覆盖,使菜苗处于自然条件下进行适应锻炼。
苗期管理
球茎茴香苗期生长慢,长不过杂草,因此苗床育苗于播种后1~2天内应喷洒一次化学除草剂,可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0.75~1.0公斤,加水60~100公斤稀释后喷洒于畦面,再用旧塑料膜和拱形小棚或用遮阳网覆盖。约7~10天出苗,齐苗后浇一小水,撤去遮阳网或覆盖物,上一次接土,约0.5厘米厚,1~2片真叶时分苗,苗地仍需用遮阳网覆盖以防高温暴雨。若用穴盘育苗,则可一次育成健壮苗。苗期要注意防治蚜虫的为害。
定植
幼苗5~6片真叶、高20厘米左右时定植。苗床育苗的应在起苗前充分浇透水,带土坨定植,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畦宽120厘米每沟种3行,畦内行距不少于30厘米,株距25~30厘米,亩植6 000株左右。在冬季温室栽培,弱光条件下不宜种植过密,以免光照不足,球茎过小,品质下降。种植时,尽量将叶鞘基部膨大的方向与栽植行的方向呈45度角,以增加受光面积。种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植后田间管理
定根水后至缓苗一般再浇两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新叶长出后进行中耕除草,蹲苗7~8天,待苗高30厘米左右时,追肥一次,每亩随水施硫酸铵15公斤或碳酸氢铵20公斤。球茎开始膨大时追施第二次,用肥量可加大30%。球茎迅速长大期再追施一次,用肥量同第一次。
浇水要根据生长情况而定,苗期适当少浇,防止叶片徒长,球茎开始膨大后要适当多浇,但要浇得均匀,不要忽干忽湿,以致造成球茎外层爆裂。保护地栽培,在10月中旬以后应扣上薄膜,刚扣膜时应打开大的通风口,逐步提高设施内的温度,不宜使温度突然升高,以日温15~20℃、夜温不低于10℃即可。立冬后气温持续下降,要及时加盖草帘,每天及时揭盖,每次中耕除草的同时注意打去叶腋处长出的侧枝。
1.生长习性和栽培季节
球茎茴香又名结球茴香,是茴香属的一个变种。原产在意大利南部,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我国1964年引进,在北京试种。产品器官为肥大的鳞茎。球茎茴香喜凉爽的气候,生长温度范围为4~36℃,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2~20℃,较耐低温。球茎茴香可分为春、秋两季栽培,也可以冬春保护地栽培。春播5~6月收获,秋播IONll月收获,冬春保护地栽培3~4月收获。
2.育苗
球茎茴香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生产上为培育壮苗,一般进行育苗移栽。春季栽培,育苗时间为3月上中旬,在大棚或阳畦内进行;秋季栽培,育苗时间为7月中下旬或8月;冬春保护地栽培,育苗时间为1~2月份,在保护地内进行。
育苗之前一般进行催芽,将种子放在20℃的水中浸泡24小时,浸种后放置在20~25℃的环境下,每天用温水冲洗一次,5~6天即可出芽。每667平方米需要种子100~120克。苗床选择肥沃的土壤,施足基肥,整平床面,每平方米用种4克,均匀地撤播在苗床上,播后覆盖1厘米的细土。
出苗后白天保持20~25℃,最高不超过28℃,夜间15℃左右。齐苗后浇一次小水。1~2片真叶时剔除过密苗,3~4片真叶时按6厘米见方间留苗。当苗龄30~35天、高10~15厘米、具有5~6片真叶时,即可带土坨起苗移栽。
3.定植
球茎茴香春季定植时间为4月上中旬,当大田气温达15℃左右时为定植适期。秋季定植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冬春保护地栽培,定植时问为2~3月。定植前,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料3000千克以上,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15千克,尿素20千克,进行精细整地。整地后按160厘米宽做畦(畦埂宽30厘米),每畦栽4行,行、株距为30厘米×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5550~6670株。
4.田间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水,促进缓苗,10~15天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25天后再随浇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间隔1周后每667平方米再施尿素7~10千克。球茎茴香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蚜虫、菜青虫等,要进行适时防治。
5.适时收获
球茎茴香定植后40~50天,当球茎充分膨大后、外面的鳞片呈白色或黄白色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过早影响产量,收获过晚影响品质。收获时应挑选球茎先膨大的采收,分批上市
6.留种技术
球茎茴香的为异花授粉作物,留种时应注意与不结球茴香隔离,一般8月上甸至10月初播种的都能采种。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的植株,按行距60~90厘米、株距50~75厘米选留球茎,在田间越冬。种株5月中旬开始抽薹现蕾,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花,7月上旬结籽,7月底采籽结束。当年采收的种子,当年可以播种。
球茎茴香的病虫害防治
球茎茴香的抗病性很强,新菜区很少发生病害,老菜区及保护地栽培,有时因管理不善而发生幼苗猝倒病和菌核病。
1、猝倒病 病原为瓜果腐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为害幼苗嫩茎和根茎部,发病初期病部呈现水浸状,后期植株腐烂或猝倒,发病严重时会成片死亡。在温暖多湿的条件下的老菜园中较易发生。
防治方法:苗期不使用大水漫灌,控制环境的湿度,初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喷洒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稀水500倍,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对水800倍,每7~10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
2、菌核病 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主要为害叶柄和球茎,被侵染的植株呈凋萎状,病部褐色湿润或变软腐烂,表面缠绕丝状霉,为菌丝体,发病后期病部表面及球茎腔内产生大量黑褐色鼠类状菌核。病菌发育适温为20℃,菌核不耐干燥,菌丝能在干燥的土壤中存活3年,一般在天气冷凉潮湿、排水不良、通透性差、偏施氮肥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注意菜田轮作,种植前应对前作物及时清理、灭菌,定植时可用40%亚氯硝基苯粉剂0.4公斤拌25公斤细土施入土壤灭菌。对来源不清楚的种子最好用10%的盐水汰处理后再播种。栽培上注意调节田间适宜湿度,尤是低温期间不宜浇水过多,施肥上不要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如发现有发病的迹像,要即喷50%氯硝氨可湿性粉剂800倍,或菌核净40%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虫害主要有蚜虫和凤蝶幼虫,可用0.5%芦藜碱醇溶液800~1 000倍喷洒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