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面小龙兰简介
猴面小龙兰的形态特征
猴面小龙兰是一种多年生草花,常用于1~2年生栽培。高30~40cm,茎粗中空。中间互动对生,宽卵圆。4~5月开花,叶腋出生,漏斗状,黄色,通常有紫色斑块或斑点,非常漂亮。
茎粗,中空,生根于伏地处节。叶子互动生长,宽卵圆,长度和宽度相等,上部略窄。稀疏的总花序,花在叶腋、漏斗、黄色,通常有紫色斑块或斑点,种子小。
栽培变种的花冠底色为不同深度的黄色,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红、紫、褐斑。
猴面小龙兰的生态习惯
植物学家在海拔2000米的厄瓜多尔和秘鲁森林中发现猴面小龙兰。保持植物部分遮荫,防止暴晒,保持一定湿度。
猴面小龙兰喜欢凉爽的气候,更耐寒,但不能冷冻,冬天可以2℃低温。喜潮湿,喜光照充足,在肥沃土壤上生长好。
猴面小龙兰分布区
猴面小龙兰家族有120多名成员,绝大多数分布在厄瓜多尔。这种奇怪的兰花生长在厄瓜多尔东南部和秘鲁的雾林中。
猴面小龙兰通常生长在水平线以上近2000米的地区,非常隐秘,因此很难被人发现。
猴面小龙兰简介
厄瓜多尔东南部和秘鲁的雾林生长着一种奇怪的兰花,因为猴脸被生动地称为猴脸兰花。这种兰花通常生长在视线以上近2000米的地区,非常秘密,很难找到。这种兰花可以在任何季节开花,气味类似于成熟的橙子。
猴面小龙兰(Draculasimia)“Dracula意思是小龙Simia它代表了这种兰花更引人注目的怪异特征,即猴脸。
因为猴脸被生动地称为猴脸兰花,所以学名是猴面小龙兰。除了猴脸,这种兰花还有两个奇怪的特征,即两根长刺和两个长萼。
这种兰花上的猴脸和猴嘴部分是小龙兰的唇瓣,像三个大花瓣一样的部分实际上是萼片,而猴子的额头和鼻子是雄蕊和柱子。1978年,植物学家卡尔·鲁尔命名这种兰花。
猴面小龙兰的功效和作用
猴面小龙兰分枝强,花形奇特大,色彩丰富,耐湿,耐阴性好。主要用于盆栽、吊盆或吊蓝栽培,非常适合卧室窗户、阳台墙、商场窗、展厅入口等绿色装饰,充满活力,自然放松。
猴面小龙兰学名Dracula意思是小龙Simia它代表了这种兰花更引人注目的奇怪特征:猴脸。
猴面小龙兰的用途
观赏价值
猴面小龙兰的奇特形象被广大花友所熟知,这种兰花可以在任何季节开花,散发出类似成熟橙子的气味。除了猴脸,这种兰花还有两个奇怪的特点,即两根长刺和两个长萼。所以很有观赏价值。
猴面小龙兰的养殖方法
猴面小龙兰的栽培技术
猴面小龙兰可盆栽在树皮、珍珠岩、泥炭和苔藓混合的盆中。保持植物部分遮荫,防止暴晒。保持湿度。
栽培要点
猴面小龙兰种子小,宜用平盘或穴盘育苗,种子不需覆土,温室栽培一般秋播。2~3将真叶移植一次,待苗高10厘米左右或株距25厘米左右。
养护期间经常浇水施肥,保持土壤湿润,肥力充足。宜摘心促分枝,多分枝可陆续开花,花期达到3~4一个月。越冬适温10℃,能耐2℃低温,北方冬天可以过冬;如果你在温室里过冬,你可以提前开花。
花期春、夏、秋,花色多样,花色繁茂,植株紧密,适合花坛种植或盆花作为景观布局,热闹非凡,观赏效果好。
猴面小龙兰的养殖方法
湿度管理
猴面小龙兰喜欢干燥的空气环境,雨天太长,容易被细菌感染。怕雨,晚上保持叶子干燥。最适合的空气相对湿度为40~65%。
温度管理
猴面小龙兰喜欢冷凉气候,怕酷热,度夏困难;不耐霜寒,当温度降到10℃以下是休眠。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28℃。
光照管理
猴面小龙兰在深秋、冬季和早春,由于温度不是很高,应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以促进其光合作用,形成花芽、开花和结实。如果你遇到高温或夏天,你需要覆盖大约50%的阳光。
在室内养护观赏开花后,应放在东南门窗附近,以尽可能延长花期,增加开花量。
肥水管理
对肥水要求不高,也怕乱施肥、施浓肥、偏施氮、磷、钾肥,要求遵循轻肥勤施、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原则:
春、秋二季
这两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至少每周保证两次花宝)。间隔周期约为:室外养护1~4天,晴天或高温间隔短,雨天或低温间隔长或不浇水;室内养护2~6天,晴天或高温间隔短,雨天或低温间隔长或不浇水。
夏季
这是一个生长缓慢的季节,我们应该适当地控制肥料和水。肥料和水管理按花宝-清水-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约为:室外养护1~4天,晴天或高温间隔短,雨天或低温间隔长或不浇水;室内养护2~6天,晴天或高温间隔短,雨天或低温间隔长或不浇水。早晚温度低的时候浇水,经常喷植物。早上温度低的时候尽量安排浇水时间。
冬季
冬季休眠期,主要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花宝-清水-清水的顺序循环。间隔周期约为7~10天,晴天或高温间隔较短,雨天或低温间隔较长或不浇水。浇水时间应尽可能安排在阳光明媚的中午。
生长期多次采摘心脏,促进分枝。冬季在低温温室栽培;早霜过后,春季在露地栽培观赏。种子成熟时容易分散,应及时分批收获。也可以扦插繁殖,切嫩茎插入潮湿的土壤中,容易生根;因为茎在地面上爬行生根,所以切根的茎段可以单独种植。栽培地点最好选择在防西晒的半阴处,同时增加有机肥,促进幼苗繁荣。-20℃低温。播种和繁殖。9月份盆播,播种土壤可与壤土、腐叶土和沙子混合。由于种子小,疆土应薄,盆浸法保持盆土湿润。播种适温12—15℃,7—14天发芽,生3-5片真叶,移至7—9cm保持盆内湿润,经常追肥,及时调整盆距,防止拥挤。
冬季在低温室栽培,春季早霜后,放置在露天栽培观赏。种子成熟时容易分散,应及时分批收获。也可以切割繁殖,切割湿土壤中的嫩茎,容易生根;由于茎在地面上爬行生根,切割生根的茎段可以单独种植。栽培地点最好选择在防晒霜的半阴凉处,同时增加有机肥料,促进幼苗繁荣。植物可以耐受-20℃低温。播种繁殖。喜欢凉爽的气候,更耐寒,但不能冷冻,冬天可以2℃低温。喜欢潮湿,喜欢充足的光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猴面小龙兰的繁殖方式
猴面小龙兰常用播种,也可嫩枝扦插或分株繁殖。
播种繁殖
9月份盆播时,播种土壤可与壤土、腐叶土和沙子混合。由于种子小,疆土应薄,盆土应采用盆浸法保持湿润。播种适温12—15℃,7—14天发芽,生3-5片真叶,移至7—9cm保持盆内湿润,经常追肥,及时调整盆距,防止拥挤。
分株繁殖
分株时间: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
分株方法:将母株从花盆中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将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分离,用锋利的刀将其切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离出来的每一株都要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的修剪,以促进成活。
装盆消毒
将分割后的小株浸泡在百菌清1500倍液中5分钟,取出凉干,即可上盆。也可立即用百菌清灌根。
分株后管理
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水一次。由于其根系损伤大,吸水能力弱,恢复新根需要3~4周左右。因此,应在分株后3~4周内控制浇水,以避免根系腐烂,但其叶片的蒸腾不受影响。为了保持叶片的水分平衡,需要每天在叶片表面喷洒1~3次(高温多喷,低温少喷或不喷)。在此期间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阳光太强,最好放在遮阳棚内进行维护。
上盆移栽
幼苗装盆时,先将2~2厘米厚的粗粒基质或陶粒放入盆底作为滤水层,撒上一层完全腐烂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厚度约1~2厘米,然后盖上一层基质,厚度约1~2厘米,再放入植物中,将肥料与根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使用的基质
以下草炭 珍珠岩 陶粒=2 1份草炭 炉渣=2 2份 1份锯末=2 2份 1份。盆后浇水一次,放在稍阴的环境中养护一周。
移栽幼苗时,先挖种植点,在种植点底部撒一层有机肥作为基肥(基肥),厚度约4~6cm,然后覆盖一层土壤,放入幼苗中,分离肥料和根,避免烧根。
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覆盖根系,用脚踩实土壤,浇水一次。
猴面小龙兰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萎蔫病、炭疽病、白丝病、叶枯病、分蘖病、根腐病等。
⒈萎蔫病。常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尤其是夏季雨后。植物叶片变黄枯萎,全叶腐烂。剪掉枯叶,注意植物材料不要太湿。选择霉灵2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剂2000倍液喷洒基部或灌根。或喷洒50%苯菌灵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2.5%适乐时悬浮剂2000倍液,每隔一次7-10天1次,连续2-3次。
⒉炭疽病。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的红褐色斑块,后期病斑变成黑褐色,严重时病斑出现坏疽。防治方法∶剪掉枯叶,注意通风。可喷洒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可湿粉末600-1000倍液,每隔5-7每天一次,连续两次。50%炭疽灵乳油600倍液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每10天一次,连续预防一次。3-4次。
⒊白丝病。主要发生在8-9月高温多雨季节。早期兰叶基部变棕色腐烂,产生白色丝状菌丝,严重时整个叶片枯萎。温室注意通风,盆花间距不宜过密。兰花可用于发病·病必治800-1000双液,或50%福多宁1000倍液,或75%灭普宁2000倍液,每周连续一次3-5次。也可用1%硫酸铜液浇透苗的根部,染病盆花应清出温室外埋毁。
⒋叶枯病。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叶尖附近或叶前产生小黑斑,病斑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最终枯萎脱落。发现症状,立即切除病叶,喷洒800倍菌清或500倍代森锰锌。
⒌分蘖腐病。主要发生在分离芽上,其次是叶子。在早期阶段,芽基部有水渍绿豆大小的病斑,在高温和湿度下容易感染叶片表面,产生深棕色的水渍大斑块。夏季连续雨天,如果肥料和水管理不当,盆地土壤湿度高,肥料严重,容易发生。应控制土壤含水量。新芽出土4-5当厘米高时,喷洒0.011000倍硼酸液或杀死净,也可用1000倍农用链霉素液防治。
⒍根腐病。根部或全部腐烂发黑,植物生长不良。主要原因是盆底排水孔堵塞,基质污水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天气寒冷或肥料损伤。预防和控制方法∶疏通排水孔,新苗生长期不要浇头水,叶面喷水后及时通风,保持叶基干燥。生长期避免氮肥过多,发病时可使用50%的根腐灵湿性粉末1000-1500倍液或15%霉灵水剂600-800双液灌根,每隔一次7-10天1次,连续3-4次。[3]
虫害
主要有介壳虫、蚜虫、蜗牛和鼻涕虫。
⒈蚜虫。常成群危害嫩叶、花蕾等,用若虫、成虫刺吸汁液。少量可用刷子刷掉,治疗1000倍液体喷洒蚜虱灵可湿性粉,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灭多威1000倍液,或1500倍乳油。
⒉介壳虫。成虫和若虫在叶柄、叶基和叶面吸收汁液,产生黄斑。介壳虫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容易繁殖和危害。确保通风。一旦发生介壳虫,应及时喷洒25%虱子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快速杀灭乳油800-1000每7天连续一次倍液2-3次。
⒊蜗牛和鼻涕虫。晚上吃新芽、新叶、花蕾和根。6-10在潮湿的环境中,应及时预防和控制。在地上撒石灰粉,也可以在出没的地方撒8%的蜗杆颗粒剂,或者在叶子上喷敌百虫等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