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调味品的药用功效

2024-02-20 17:19
admin

  在厨房里,调味品也有药物成分,不同的调味品都可入药调理体质,比如我们常见的食盐、糖、米醋酱油、花椒等等,我们常见的调味品也都是养生保健的佳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调味品各自的功效吧。

  食用油有动物油与植物油两种,是人体能量、脂肪酸、磷脂及胆固醇等营养要素的主要来源。由于油的来源不同,故其性味一言难尽。目前,城市人吃油过多,尤其是动物脂肪过多,为害不浅,它们是冠心病及中风的重要病根之一。大多数植物油不仅不含胆固醇,而且含有谷固醇、豆固醇等成分,可阻止胆固醇在消化道吸收。笔者推荐麻油,它有轻泻作用,能治热体(燥红质)之便秘,增加红细胞容积,故对气血两虚之倦体颇为适宜,但便溏者应忌。

  盐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味咸,微辛,性寒,无毒,功能为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止呕、通便、和脾胃、消宿食、助肾、坚筋、固齿、明目。由于其性寒,故寒体及倦体者少食,且此二类人易见虚肿,故多忌咸。现代人多食“厚味”,其中钠高而钾低,易致水钠滞留而肿,故西医嘱肾脏病患者忌盐。高血压者应少盐,每日食盐量当控制在5克以下。

  酱与酱油、面酱味咸,性寒,无毒;豆酱、甜酱、面酱皆味咸甘。功能为除烦热,止脘腹胀满,杀百药及热汤火毒,除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蛇、虫、蜂、蝎子等毒,中和砒毒,调水服即解。

  味酸苦,性温,无毒,醋入口时为酸性,但入身体后,经新陈代谢能使体液成碱性。醋用于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称“大抵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诸虫毒气,无非取其酸收之意,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故宜于瘀体(晦涩质)者。现代医学也用之于防治流感、肝炎、菌痢、高血压、慢性咽喉炎等。虽然米醋药效颇多,但脾胃湿盛之湿体(腻滞质)者不能吃醋;筋脉拘挛、外感初起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高者当忌。注意,除米醋外,其他醋都不入药。

  糖多为甘蔗、甜菜榨汁后加工而成。进入人体后经消化而成葡萄糖,提供能量,多余的可以转化成脂肪。因此,不仅糖尿病者应少吃糖,肥胖者也应少吃。白砂糖味甘性凉,功能和中益脾,润肺生津。冰糖与白砂糖性同,润肺之功能尤胜,宜于肺燥、乾咳、便秘之热体(燥红质)者,而不宜于寒体者。赤砂糖味甘性温,是一种未经提炼的糖,含多种微量元素,产后恶露不下,腹痛,妇女血虚,月经不调,痛经者宜。饴糖功能与赤砂糖相同,脾胃有火而渴者误食后可致出血。糖为留湿之品,湿体(腻滞质)者不宜吃糖。

  胡椒味辛大温,功能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冷气,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宿食不消,壮肾气,杀一切鱼、鳖、蕈毒。宜于寒体和倦体,切忌用于热体。花椒味辛性温,有毒。除六腑寒冷,寒湿痹痛,心腹留饮宿食,杀虫、鱼毒,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多食伤心损气,伤血脉,令人多忘,失明。热体者切忌。

  味苦、甘、辛,性大热,有毒,在此仅就调味品而论酒。米酒含乙醇10%左右,酒可去各种肉、鱼、虾、蟹之腥膻异味,乙醇有特殊之香气,久陈的酒还有乙酯之香,可以改善菜肴之口味。《本草纲目》称米酒之功能有: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解马肉、桐油毒,丹石发动诸病。中国传统的药酒,以酒为溶剂,放入各种药品而成,《本草纲目》作了大量介绍,并注明其治疗功效,此为一功;惜未注明体质宜忌,此为一憾。

  许多人喜欢吃孜然羊肉这道菜,因为菜肴不仅口感好,而且孜然能降低羊肉的热性,因为孜然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像牛肉、虾等上火的食材,都可以搭配孜然。烹饪时往菜里加孜然还有利于铁的吸收。烹饪菠菜、芹菜等富含铁的蔬菜,都可以搭配孜然,只需要在菜出锅前,撒些孜然粉就可以了。

  陈皮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人如果患上风寒,可能会有干咳,喝些用陈皮、生姜煮的水,就会得到缓解。如果上火,可以把姜换成麦冬泡水,还可搭配菊花。除了护嗓,炖汤时放些陈皮可以去油腻。陈皮可自己动手做,挑皮薄的橘子,洗净,擦干,铺开,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晒到可以掰断就行了。

  小茴香是一种温性调料,有散寒、止痛、活血的作用,如果只拿少量来炖肉,药用效果并不明显,但可以用它来制作零食,比如炒南瓜籽。准备一些南瓜籽,放入小茴香、桂皮、大料、生姜、盐,煮20分钟,然后再把南瓜籽炒干就行了。小茴香能用来泡茶,把小茴香炒5分钟后,磨成粉末,加红糖,肚子痛的时候,喝杯茴香茶可以缓解痛感。

99热心医生温馨提醒

:调味料只是有药成分,但是不能代替药物,千万做菜的时候调味料不要放的太多。,过多的使用调味料会出现身体不适,请大家一定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