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超市不难发现,如今酸奶产品竞争已经进入了“细菌战”时代。在超市奶制品专柜看到,酸奶包装上各种菌种的“专业”名称加起来不下10种,“AB100”、“BE80”、“LGG”、“龙根B菌”、“双歧因子”……益生菌名目繁多,酸奶产品的技术换代也越来越快。有些酸奶不仅标明菌类名称,还标明了菌群数量,如“每千克富含100亿个活性益生菌”等,并称是从国外进口的菌群,菌株纯正、活力强。还有些广告则大力宣传各菌种能帮助消化以及不同的保健功能,如某一家厂商就宣传其酸奶中的LGG成分有“平衡和改善胃肠功能”、“增强人体自身免疫能力”、“排出毒素”、“预防龋齿”等8大保健功能。
酸奶中添加的菌群虽然“名目繁多”,但作用大同小异,主要是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不过,由于菌群需在低温冷藏条件下才能存活,所以包装上标明的活菌群的数量与饮用时的数量是不一致的。另外,如果摄取菌群过多,也会破坏人体肠道中的菌群平衡,反而使消化功能下降。
细菌是十分微小的,数量也特别多,其实人体中的细菌数量多得不可计数,100亿个在其中根本不算什么。人体肠道中既有一些有效菌(益生菌),又有一些致病菌,它们相互制约、发生作用。在理论上看,肯定是有效菌越多越好。活性益生菌单位含量100亿个绝对没有超过合理的量,甚至200亿个也都可以的。
但是大家要在购买酸奶的时候注意“死菌”现象,实际上大部分的益生菌由于缺乏耐酸性,根本无法到达肠道发生作用,更不存在过量摄取的问题。目前国内虽然有100多家企业都生产益生菌酸奶,但其中只有三五个菌种耐酸性较强,能够抵抗胃液的强酸。而且超市的销售环境无法保障强低温,也致使活性益生菌在存放过程中大量死亡。
1.使用抗生素者使用抗生素在控制致病菌的同时,非致病菌也受到了抑制,这样轻则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重则会导致另一种感染性疾病。而酸奶中含有活性的长分枝杆菌,可以使胃肠菌群失调重新获得平衡。
2.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患者一些营养学专家发现,酸奶中含有一种“牛奶因子”,有降低人体中血清胆固醇的作用。酸奶中的乳酸钙极易被人体吸收。有人做过实验,每天饮720克酸奶,一周后能使血清胆固醇明显下降。
3.肿瘤病患者酸奶中的双歧乳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乳酸和甲酸,能抑制硝酸盐还原菌,阻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起到防癌的作用。欧洲乳业发达的一些国家,认为“一天一杯酸牛奶,女性远离乳腺癌”。
4.年老体弱病人酸奶中的乳酸菌能分解牛奶中乳糖形成乳酸,使肠道趋于酸性,抑制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生长繁殖的腐败菌,还能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叶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其本身又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对年老体弱者十分有益。
5.骨质疏松患者酸奶中含有极易被人所吸收的乳酸钙。这就增加患者的钙元素,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