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的营养价值较高。据测定,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20克、脂肪1.3克、糖类1.8克、钙6.5毫克、磷407毫克、铁0.6毫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组织蛋白酶、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等。另外,还含有挥发性含氮物质、挥发性还原性物质、组胺以及组织蛋白酶等成分。因此,鲤鱼营养丰富,颇有药用功能。据临床实验,鲤鱼对门静脉性肝硬化腹水或浮肿、慢性肾炎水肿均有利水消肿的效果。
鱼类的肉属于高蛋白食品,咸菜在腌制过程中,其含氮物质部分转变为亚硝酸盐,当咸菜与鱼一起烧煮时,鱼肉蛋白质中的胺与亚硝酸盐化合为亚硝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可引发消化道癌,所以鱼与咸菜不宜配食。
同食会中毒。
同食容易中毒,可以用黑豆解毒。
赤小豆甘酸咸冷,消水肿利小便,解热毒,散恶血;而鲤鱼亦能利水消肿。二者同煮,利水作用更强。食疗中虽然有鲤鱼赤小豆汤能治肾炎水肿,系针对病人而言,正常人不可服用。
《金匮要略》中记载:“鲤鱼不可合小豆藿食之。”藿即小豆叶子,小豆叶嫩时可食。李时珍曾说:“小豆利小便,而藿止小便,与麻黄发汗而根止汗,意同,物理之异如此。”鲤鱼能利水消肿,而豆藿与鲤鱼功能相反,所以,相克不宜配食。
鲤鱼不可与猪肝、葵菜、犬肉同食,食后身体不适。
《金匮要略》及《饮膳正要》均云:“鲤鱼不可合犬肉食之。”因鲤鱼气味甘平,利水下气,除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外,还有十几种游离氨基酸及组织蛋白酶,与狗肉同食,二者生化反应极为复杂,二者营养功能不同,可能产生不利于人体之物质,故不宜共食,更不宜同烹。
因鸡肉和鲤鱼中除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外,还有酶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鸡肉成分复杂,二者同食会产生复杂的生化反应,对人体不利。故《饮膳正要》指出:“鸡肉不可与鱼汁同食。”
鸡蛋与鲤鱼相克
《本草纲目》介绍:“妊妇以鸡子(蛋)鲤鱼同食,令儿生疮。”
《本草纲目》引述苏颂称:“麦酱和鲤鱼食生口疮。”由于麦酱性味甘咸,制作时必放辣椒、花椒、茴香等香料,皆为辛热动火之物。而鲤鱼乃至阴之物,多食之能发风热。麦酱与鲤鱼皆能发风。心火上炎则舌疮,胃火上炎则口糜。故鲤鱼与麦酱合(同)食,久之必发口疮。
因为梅干中含有苦杏仁苷,而鲤鱼肉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梅干中的苦杏仁苷在酶类作用下会分解生成有毒物质氢氰酸和甲苯醇等,是产生中毒的原因。
黄瓜可抑制糖类转化成脂肪,有减肥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鲤鱼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肉质细嫩,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鲤鱼性平、味甘,有开胃健脾、消水肿、利小便、安胎气、下乳汁的功能。若鲤鱼与黄瓜搭配同食,有利于人体健康,特别适合于消化不良、下肢浮肿、高血压等病患者及孕产妇、肥胖者食用。
两者搭配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素,是妊娠水肿的辅助治疗食物。
鲤鱼本身有清水之功,人体水肿除肾炎外大都是湿肿。米醋有利湿的功能,若与鲤鱼伴食,利湿的功效则更强。
四者搭配能平肝息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鲤鱼食性平,味甘,归脾、肾经。具有补脾健胃、利尿消肿、安胎、通乳、清热解毒、止咳下气之功效。
(1)治肾炎水肿。取鲤鱼500克,煮汤,和冬瓜、葱白同食。
(2)治上气咳嗽、胸膈胀满气喘。取鲤鱼1条,切作鲙,以姜醋食之。
(3)治黄疸。取大鲤鱼1条(去内脏,不去磷),放火中煨熟,分次食用。
(4)治痈肿。鲤鱼烧作灰,醋和敷之。
(5)用于利尿消肿。取约500克的新鲜鲤鱼1条,除去鳞及内脏;再取赤小豆50克,加水煮熟(先将赤小豆煮开,再加入鲤鱼),不加油、盐、醋及其他调味料,于早饭前或早饭后同时1次服完。病重者1天可服两剂,轻症及巩固疗效阶段可只服半剂。对门静脉肝硬化腹水患者,亦有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