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世纪,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有远山出蜜蜡,人家有养蜂人的记载。它的方法是以木为器,或者十斛五斛,打开小孔容蜂进出,用蜜蜡涂层机内外命令。在屋檐前或庭下,这只蜜蜂将在春月作为巢穴生育。其中,木器是当时的蜂窝,小孔是巢门。
公元 420~479 年,南朝郑吉之的《永嘉地记》中有蜜蜂经常在7月和8月经过,一只蜜蜂先飞,寻找停泊的地方,人们都知道它们在桶里。用蜂蜜涂桶。飞行员闻到蜂蜜或停下来。然而,在过去的三四年里,他们举起群体来了解它们。其中,桶是蜂窝,涂上蜂蜜后用于吸引养蜂人。
公元779~843年,唐代贾岛古今图书集成.《食品典》第 302卷蜜部选用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的记载,其中凿石养蜂说明当时人们还用石蜂窝养蜜蜂。
公元1030~1100年,北宋苏轼的《收蜜蜂》诗曰:“空中蜂队如车轮,中有王子蜂中尊。分房减口未有处,野老能与蜂语言。前人传蜜延客住,后人秉艾催客奔。布囊包裹闹如市,坌入竹屋新具完。小窗出入旋知路,幽圃首夏花正繁……。艾是一种艾草,点燃后烟能驱蜂;布袋包是用来装蜜蜂的袋子;竹屋是用竹条或竹竿做成的蜂窝;小窗是蜂窝的巢门。
公元1313年,元朝王震的《农书》描述了捕获和分割蜂群的情况:用杆子高悬,帽子召唤,三面洒水扬尘,阻止出路的蜂自避人帽,收集,逐渐休息,把帽子放在袋子的悬挂处,最晚移动停桶。帽子是当时的蜂笼;桶是当时的蜂窝。
公元1350~1365年,刘基的《郁离子》.《灵邱公人》对一个专业的养蜂场有这样一个叙述:花园里有屋顶,屋顶上有屋顶。木木认为蜂宫也是如此,密密可行,新旧有一次,坐得好,铺得好,视其生息,调其喧寒,以恐其结构。比如它的生发,藏而折,寡则悲。他去了蜘蛛,叫它土蜂绳豹,夏天没有烈日,冬天没有凝结,风吹而不摇,雨淋而不溃。
这些养蜂情况不仅可以在历史资料中得到证实,而且偶尔也可以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山区看到。例如,在福建省的乐县山区,经常会看到用倒锥形桶蜂窝饲养中蜂,在福建省闽侯县的山区,也可以看到用箱式蜂箱饲养中蜂。
直到19世纪末,中国仍然使用这种简单的土窝养蜂来破坏巢穴和取蜂蜜。公元20世纪后,福建省闽侯县张品南于1912年从日本带回 4群意大利蜜蜂,并将活框蜂箱引入中国。从那时起,中国的蜂箱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养蜂人直接使用朗氏蜂箱饲养中国蜜蜂。随后,许多养蜂人开始开发适合饲养中国蜜蜂的活框蜂箱,出现了一些地区性的中国蜜蜂蜂箱,促进了中国养蜂生产的发展。
19322000年,河北省王博亚试制了博亚式中型蜂箱,其内围尺寸为 462*70*36(长*宽*高)mm;巢框15个,巢框内围尺寸为234*307(宽*高)mm;箱底板为活动底板。这种蜂箱流行于河北省南、北部平原,是高仄式中蜂蜂箱的前身。
1932~1934年,广东省张进修开发了进修蜂箱,其箱体略小于朗氏十框蜂箱,内围尺寸为 498*36*44(长*宽*高)mm;巢框10个,巢框内围尺寸为478*34(宽*高)mm;箱底板为活动底板。
19402000年,安徽省解景荣开发了与进修蜂箱相同的景荣中蜂箱,内围尺寸为 400*57*32(长*宽*高)mm;巢框10个,巢框内围尺寸为362*06(宽*高)mm。蜂箱设计有继箱。为了缩短上下箱内巢脾的间距,蜂箱上不采用上蜂路。虽然景荣中蜂箱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但他采用继箱养蜂的理念符合现代养蜂的要求,不容忽视。
随后,从化中型蜂箱、高狭中型蜂箱、中笼中型蜂箱、中一中型蜂箱、沅陵中型蜂箱等地区性中型蜂箱仍被采用(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