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容 正文

2011年美容圈3个大事件!

2024-02-20 17:16
admin

  2011年即将过去,作为奋斗在美容圈的人们,在辞旧迎新的这一刻,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2011年美容圈里的3个大事件吧。

大事件一:化妆品中的“塑化剂”

  今年,台湾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一名普通检测员意外发现食品中的“染塑”现象,才将这一危害健康的致命杀手曝光于天下。此后这股风波逐渐波及到化妆品界,带来堪比金融海啸般的冲击。指甲油、香水、口红等化妆品中使用塑化剂的现象被披露,一度使人们对购买美容产品心有余悸,

  “塑化剂”作为一种有毒的工业添加剂,用于化妆品里,可使原本低劣的质地看起来顺滑粘稠,成本至少便宜30%,同时它还可以它藏身香精中混入香水里,而应用最广泛的要数在便宜指甲油中充当增加其稠密指数的乳化剂。如此物“美”价廉,自然成为无德商人的首选。

  “塑化剂”事件就像是一针“清醒剂”,希望沉迷于成本控制的食品化妆品企业由此能够回归营销管理的根本,也唤醒消费者应有的正确消费意识。

1. 不必谈“塑”色变

  对于生活用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使用大家不必过于恐慌。在大多被涉及的物品中,其弊端与优势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只有不正规厂家购买的化妆品,为了降低成本,盲目追求利益,才并未严格按照规定添加或使用邻苯二甲酸酯,对人体造成危害。

2. “三无产品”拒之门外

  所以在选购时,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而选择“三无产品”或是“地摊货”,路边平价的指甲油慎选,购买精华油、卸妆油等产品时,最好尽量挑选并非塑胶瓶身包装的产品,因为它们属于油性,活性高,若以塑胶瓶包装,较易溶出塑化剂。

大事件二:国际大牌护肤品深陷“质检门”

  今年温州市工商局的一纸“汞超标”禁令,犹如在化妆品界投入了一枚惊天炸弹,再一次将 兰蔻 、 希思黎 等大牌护肤品推上风口浪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质检门”风头刚过,质检产品为“水货”的消息又不胫而走。尽管这些品牌纷纷站出来声明澄清、以表清白,伤不起的消费者却仍持怀疑态度。

  化妆品“违禁”事件逐年发生,每一年因其使用规范、成分安全等问题,质检局总会罗列出大批“黑名单”,矛头直指国际明星品牌。看着这些品牌事后出示的批准认可书喊冤叫屈,我们不禁纳闷,这到底是品牌公关演的一出苦肉计,还是针对进口化妆品展开的国内市场保卫战,谁来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轰轰烈烈的的兰蔻“质检门”在品牌的“声明”中渐渐走向尾声,但消费者心里的阴影和酸楚谁去平抚,违禁化妆品年年有,下架停产从未见。既然没有人为消费者的“脸”买单,我们只有武装知识,为自己的“面子”负责。

1. 学会分辨化妆品成分表

  即便不是专业的美容工作者,基本的化妆品成分还是应该掌握。例如美白类成分首指果酸,鞣花酸和熊果苷;而金牌保湿产品不可缺少透明质酸,玻尿酸或是甘油;抗衰老就全权依靠辅酶Q10,胶原蛋白和多酚了。

2. 修炼火眼金睛让“水货”无处躲

  所谓的正品其实就是俗称商场货的“三有商品”。一有产品批号;二有卫生和生产许可证;三有注明相关资料的中文标签。而对于级别高的化妆品达人,也可以靠去专柜对比质感和气味来分辨真假,更加保险可靠。

大事件三:进口化妆品集体涨价

  今年一则进口化妆品牌集体涨价的新闻,让所有化妆品消费者都痛心疾首惴惴难安。此次涨价涉及许多一线品牌,涨幅在5%-10%之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谓的小幅度上涨,积少成多后消费者还承受的起吗?我们的钱包恐怕以后再也鼓不起来了!

  化妆品的价格受众多因素影响,适当调整也算是正常。如果说大众护肤品的涨价是成本压力的推动,那么天价的高端化妆品上涨,就有更多的暧昧的因素了。不管怎样,这水涨船高的趋势再继续下去,会不会终有一天变成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压垮消费者呢?

  通胀是全球性的,化妆品行业也很难独善其身,然而相比上涨缓慢的工资水平,我们的钱包明显消瘦的惊人。不要再故作姿态了,高物价时代,需要的是精明的小女人!

1. 拒绝BA的谎言

  每个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受到过BA的忽悠,为许多无用功买单。学会分辨BA的谎言是购买化妆品的第一课。这种谎言你一定听过,“整套产品买才有效果”“我们的产品纯天然制造”“这款彩妆对肌肤有益特别适合你”NO!收起这些犹如唐三藏念紧箍咒一样的唠叨吧!

2. 国货是枚安心丸

  通货膨胀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慨国货精品存在的重要性,在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原则打压之下,国货总是无用武之地。眼下我们被价格驱使,才留意起其稳定的价格,良好的效用,安全的保障和随处可买的便利是多么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