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日 正文

庙会的风俗

2024-02-19 22:30
admin

在庙会上,有不少民俗活动,诸如:摸石猴、窝风桥打金钱眼等。在白云观庙门内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老百姓认为摸一下石猴可以去病消灾、延年益寿,于是竞相触摸;窝风桥下的桥洞里吊着一枚大铜钱,铜钱孔中有一只小铜钟,上书“钟响兆福”四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币投中铜钟,就能心想事成。下面两项是庙会上最热闹的活动。

祭神仪式

庙会风俗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需要举行祭神仪式。例如“行像”活动。“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事,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阳城各寺都将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时,佛像有千余尊。出行时的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唐宋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一时期行像活动的沿袭和发展。并渐次推广到四川、湖广、西夏各地。元、明以后,行像之风才衰落,很少见于记载。

祈子活动

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这是围绕“庙”和"会"祭之神而展开的活动,是传统庙会的主题。其中带有巫术意味的祈子活动,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是由中国农业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的生存环境基本上没有发生改变,子孙后代的繁衍成为千百年来的头等大事。所以,祈子这种远古的巫术形式,便会附着于各种集会形式展现出来。

淮阳祭祀女娲和太昊伏羲的人祖庙会可以说是最具有原始宗教和巫术意味的庙会了。淮阳城北的人祖庙,是传说中埋藏太昊和伏羲头骨的地方,因此也称太昊陵。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二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人祖庙会,其主要活动是祭拜人祖和“拴娃娃”。已婚未育的妇女,都要在庙会期间掏象征生育之门的“子孙窑”,并买回一些当地的泥玩具“泥泥狗”,以求早日得子。这些用黄土捏成的泥玩具,有造型各异的“人面猴”,当地人称为“人祖猴”,也有各种怪异有趣的动物玩具如兜肚猴、猴头燕、双头虎、牛、猪、马、羊等。妇女们除了用它们供祭人祖外,还将它们拿回家给孩子们当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