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中有一种叫茄碱的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癌细胞等作用,是茄子保健作用的来源之一;但它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人体摄入量高时会发生中毒。
茄碱基本不溶于水,因此用焯烫、水煮等方法都不能去掉茄碱。在烹调时加点醋,倒是有助于破坏和分解茄碱。
预防茄碱中毒的最好方法,自然是控制摄入量。不过,正常情况下,一餐吃250克左右的茄子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因此大家也不必过于惊慌。
药用
茄子味甘性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活血化瘀、利尿消肿、宽肠之功效。治肠风下血、热毒疮痛、皮肤溃疡。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茄子治寒热,五脏劳,治温疾。据《中药大辞典》介绍,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含有多种生物碱,如葫芦巴碱、水苏碱、胆碱、龙葵碱等,茄皮中含色素茄色甙,紫苏甙等。[15]
经济
茄子的产量高,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生产规模上已由农村的一家一户零散栽培发展到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成为菜农致富的项目之一。在山东寿光,利用日光温室保护,对茄子反季实施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大面积栽培,使其成为冬春季也能大量外销的主要鲜嫩浆果商品蔬菜之一,因反季节价格高,一般每茬茄子产鲜果150-225吨/公顷,纯收入30-45万元/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