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校的食堂供膳管理方面,不少学校存在一些不可思议的供膳方式。这些方式大体为一是师生分食堂供餐,即教师与学生供膳的食堂分开,教师食堂的伙食供应显然好于学生食堂;二是分窗口供餐,即在同一食堂的餐厅分别设立教师售菜窗口与学生售菜窗口,伙食供应也是教师好而学生差一些;三是套餐送到班级的形式,在这五十几份的套餐中有一份标着“教师菜”,即值日老师“教师菜”与学生菜完全不一样,不是质量优于学生菜就是数量多于学生菜。这种师生不一样待遇的学校供餐方式,不仅影响到学生心理、情绪及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根据我国2000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的不同年龄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标准,11~13岁(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年龄阶段)的能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分别2200~2400千卡和75克,14~17(相当于中学生年龄阶段)的能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分别2400~2900千卡和80~85克,而成人轻体力活动者的能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分别为2100~2400千卡和65~75克。另外,如铁、锌、维生素B等营养素的供给量,均为11~17岁年龄段多于成年轻体力活动者。以上对各年龄段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标准,是中国营养学会组织我国营养学专家群通过多年调查研究,并借鉴世界各国经验所制订的标准,不仅仅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食物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同时还顾及到处于生长发育突增阶段的儿童少年,其生长发育的营养素特殊需要量的供应问题。
然而,在我国不少学校就是不重视学生的食物营养供给,而重点是做好全校教职员工的伙食供应。要是说教师教得辛苦而给予多吃一些话,那么学生学得理应更加辛苦,更应吃得多一些才合情合理。从师生大脑工作时间来比较的话,一个中学教师按每天上三节课加上备课、批改作业时间等一般不会超过八小时。而一个中学生每天除了要听好七节课以外,还要做好每门课程布置的作业,再加上对新课程的预习等,往往从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至晚餐十一、二点睡觉,那就远远不至是八个小时,而是与教师成倍多的大脑工作时间。同时,在中小学生阶段正是生长发育特殊时期,需要良好的营养供给才能满足他们更好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在国际上,美国、日本、瑞典等世界各国对于学校师生的伙食与食物营养供给方面,一般都是采用共餐、共享等形式。所谓共餐,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视同仁的待遇,在同一餐厅、同一时间、同一菜系的共同用餐,并没有任何迹象反映出教师供膳高于学生一等的现象。所谓共享,即学校设有多个食堂或餐厅,或是美食自助餐等的供餐方式,所供应的营养套餐或是自助餐,教师和学生都是共同享用的,师生选择各种菜肴或营养套餐的权力是平等的,而从不见有学校教师搞特殊化的例子。另外,许多国家还设有5~10%的免费特供餐,每天供应给被列入低收入家庭标准的学生。
总之,不论从学校伙食供给方面的科学有序管理,还是从建立师生平等友谊关系的角度,建立师生一视同仁供餐方式是最为起码要求,落实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中在食堂伙食的食物与营养供给方面,必须得顾及到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与智力发展的特殊需要,同时还应考虑到大脑超负荷工作所需要的营养素的供给,才能确保广大中、小学生良好的生长发育与智力发展,同时取得更好地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世纪一代体魄健壮的优秀人才。同时,积极做好学校师生的食物与营养供给,这也是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