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的药用价值

2024-02-19 23:29
admin

临床应用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

各家论述

《名医别录》

香茅味辛,微温。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日华子本草》

无毒,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开宝本草》

味辛,微温。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本草图经》

藿乱转筋者,单煮服之。

《本草衍义》

香茅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

《汤液本草》

味辛,微温。

《本草》

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本草衍义补遗》

属金与水,而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

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又云: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

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

《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本草纲目》

主脚气寒热。世医治暑病,以香茅饮为首药。

然暑有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

有以上病痛者适合饮用香茅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

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府也。

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又济之以热矣。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

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

香茅的治水之功,果有奇效。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本草经疏》

香薷,丹溪谓其有金与水,然亦感夏秋之气以生者,故其味辛,其气微温而无毒。

可升可降,阳也。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

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

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

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孟诜谓其去热风,卒转筋者,煮汁顿服半斤即止。

为末,水调服止鼻衄。日华子谓其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汪颖谓其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嗽口,去臭气。

《本草蒙筌》

味辛,气微温。无毒。主霍乱中家脘绞痛,治伤暑小便涩难。

散水肿有彻上彻下之功,肺得之清化行热自下也。

去口臭有拨浊回清之妙,脾得之郁火降气不上焉。解热除烦,调中温胃。

《药性解》

香茅,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胃二经。

主下气,除烦热,定霍乱,止呕吐,疗腹痛,散水肿,调中温胃,最解暑气。

疏风解表,祛瘀通络。治感冒头痛,胃痛,泄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岭南采药录》

散跌打伤瘀血,通经络。头风痛,以之煎水洗。

将香茅与米同炒,加水煎饮,止水泻。

将香茅煎水洗身,可祛风消肿,解腥臭。提取其油,可止腹痛。

《陆川本草》

发表退热,消肿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感冒身热。

《四川中药志》

祛风湿,散凉寒。治筋骨疼痛及半身麻木。

《广东中药》

治头晕,头风,风痰,鹤膝症;煎水饮可以止心痛。

《贵州草药》

“补虚,止咳,镇痛,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