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营养价值

2024-02-19 23:30
admin

泥鳅的分类

青鳅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大鳞副泥鳅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中华沙鳅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目前国内也有很多观赏用泥鳅,体态和一般泥鳅一样,只是颜色更为艳丽,适合用于家庭饲养及观赏。

泥鳅的药用价值

自古以来,泥鳅就被人们认为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据《医学入门》查考,泥鳅性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泥鳅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治疗肝炎、小儿盗汗、痔疮、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阳痿、乳痈等症都有一定疗效。

经现代医学临床验证,采取泥鳅食疗,既能强身增加体内营养,又可补中益气,壮阳利尿,对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肝炎、高血压、冠心病、贫血、溃疡病、结核病、皮肤瘙痒、痔疮下垂、小儿盗汗、水肿、结核病、老年性糖尿病等引起的营养不良、病后虚弱、脑神经衰弱和手术后恢复期病人,具有开胃、滋补等效用,尤其在夏季,泥鳅特别肥美,为炎热夏天的良好补品。

营养价值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

所含成分

亚精胺是精子的主要成份,现代医学证明能促进人体胚胎细胞数量和发育,延缓和逆转衰老。

还能增加皮肤弹性和湿润度,并能绑定DN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十八碳酸烯酸,是大脑磷脂和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份(俗称DHA)。

泥鳅体内磷酸甘油酸变位酶是人类特有的,能提高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是优生优育的首选食物。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人体内刺激酒精氧化还原酶的生成。是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士餐餐必备的食物。

泥鳅体内还含有丰富的核苷,核苷是各种疫苗的主要成份,能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对肝炎癌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泥鳅鱼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1、烟酸、铁、磷、钙等。其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对调节性功能有较好的作用。

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